一、前言
2024年4月12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24〕10号,其中第四条提出加大退市监管力度,要求深化退市制度改革。同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严格执行退市制度的意见》,要求严格执行退市标准,逐步拓宽多元化退出渠道。
二、
强制退市流程
三、
强制退市情形
退市指标
具体内容
成交量
连续一百二十个交易日股票累计成交量低于500万股
面值(收盘价)
连续二十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1元
总市值
连续二十个交易日在交易所的股票收盘总市值均低于5亿元
股东人数
连续二十个交易日股东人数均少于2000人
序号
退市风险
警示指标
具体内容
1
利润+营业收入(注1)
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利润总额、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三者孰低为负值,且扣除后的营业收入(注2)低于3亿元
2
净资产(注1)
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
3
财务报告审计意见
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者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序号
退市指标\情形
具体内容
1
利润+营业收入(含追溯重述后触及)
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利润总额、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三者孰低为负值,且扣除后的营业收入(注2)低于3亿元
2
净资产(含追溯重述后触及)
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
3
财务报告审计意见
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或者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4
内部控制审计意见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者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5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未按照规定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因实施完成破产重整、重组上市或者重大资产重组按照有关规定无法披露的除外
6
未及时披露年度报告
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过半数董事保证真实、准确、完整的年度报告
序号
退市风险
警示情形
具体内容
1
未及时披露年报\半年报
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年度报告或者半年度报告,且在公司股票停牌两个月内仍未披露
2
无法保证年报\半年报真实、准确、完整
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年度报告或者半年度报告真实、准确、完整,且在公司股票停牌两个月内仍有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
3
财务报告重大会计差错或者虚假记载未及时整改
因财务会计报告存在重大会计差错或者虚假记载,被中国证监会责令改正但未在要求期限内完成整改,且在公司股票停牌两个月内仍未完成整改
4
信息披露\规范运作存在重大缺陷未及时整改
因信息披露或者规范运作等方面存在重大缺陷(含控制权无序争夺导致投资者无法获取公司有效信息等情形),被交易所要求改正但未在要求期限内完成整改,且在公司股票停牌两个月内仍未完成整改
5
资金占用未及时整改
公司被控股股东(无控股股东,则为第一大股东)或者控股股东关联人非经营性占用资金的余额达到2亿元以上或者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绝对值的30%以上,被中国证监会责令改正但未在要求期限内完成整改,且在公司股票停牌两个月内仍未完成整改
6
未披露内控审计报告或内控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
连续两个会计年度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者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或者未按照规定披露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7
股本不满足上市条件
因公司股本总额或者股权分布发生变化,导致连续二十个交易日股本总额、股权分布不再具备上市条件,在规定期限内仍未解决
8
公司解散\清算
公司可能被依法强制解散;法院依法受理公司重整、和解或者破产清算申请
序号
退市情形
具体内容
1
被*ST后两个月内仍未披露年报\半年报
因触及退市风险警示情形1股票交易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之日起的两个月内仍未披露过半数董事保证真实、准确、完整的相关年度报告或者半年度报告
2
被*ST后两个月内仍无法保证年报\半年报真实、准确、完整
因触及退市风险警示情形2股票交易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之日起的两个月内仍有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年度报告或者半年度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3
被*ST后两个月内仍未更正财务报告
因触及退市风险警示情形3股票交易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之日起的两个月内仍未披露经改正的财务会计报告
4
被*ST后两个月内仍未完成整改
因触及退市风险警示情形4股票交易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之日起的两个月内仍未完成整改的
5
被*ST后两个月内仍未完成整改
因触及退市风险警示情形5股票交易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之日起的两个月内仍未完成整改,或者控股股东(无控股股东,则为第一大股东)及其关联人存在其他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形
6
被*ST后首个会计年度再次触及退市风险警示情形6
因触及退市风险警示情形6股票交易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首个会计年度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者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或者未按照规定披露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7
被*ST后六个月内股本仍不满足上市条件
因触及退市风险警示情形7股票交易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之日起的六个月内股本总额或者股权分布仍不具备上市条件
8
被*ST后公司解散条件成就或被裁定破产
因触及退市风险警示情形8股票交易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公司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被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等强制解散条件成就,或者法院裁定公司破产
序号
退市情形
具体内容
1
首公发欺诈发行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或者披露文件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被中国证监会依据《证券法》第一百八十一条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或者被人民法院依据《刑法》第一百六十条作出有罪裁判且生效
2
重组上市欺诈发行
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构成重组上市,申请或者披露文件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被中国证监会依据《证券法》第一百八十一条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或者被人民法院依据《刑法》第一百六十条作出有罪裁判且生效。
3
年报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导致财务指标触及相应年度的退市情形(注)
行政处罚决定载明公司披露的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导致公司2015年度至2020年度内或者2020年度至2023年度内的任意连续会计年度财务类指标已实际触及相应年度的终止上市情形;或者导致公司2023年度、2024年度财务类指标已实际触及相应年度的终止上市情形;或者导致公司2024年度及以后年度的任意连续会计年度财务类指标已实际触及财务类强制退市情形
4
任一年度虚假记载金额达到规定标准
(适用于2024年度及以后年度的虚假记载行为)
行政处罚决定载明公司披露的营业收入、利润总额或者净利润任一年度虚假记载金额达到2亿元以上,且超过该年度披露的相应科目金额绝对值的30%;或者资产负债表中资产和负债科目任一年度虚假记载金额合计达到2亿元以上,且超过该年度披露的期末净资产金额绝对值的30%。计算资产负债表资产和负债科目虚假记载金额合计数时,虚增和虚减金额合计计算
5
连续两年虚假记载金额达到规定标准
(适用于2024年度及以后年度的虚假记载行为)
行政处罚决定载明公司披露的营业收入、利润总额或者净利润连续两年虚假记载金额合计达到3亿元以上,且超过该两年披露的相应科目合计金额的20%;或者资产负债表中资产和负债科目连续两年虚假记载金额合计达到3亿元以上,且超过该两年披露的年度期末净资产合计金额的20%。计算前述合计数时,相关财务数据为负值的,先取其绝对值后再合计计算。计算资产负债表资产和负债科目虚假记载金额合计数时,虚增和虚减金额合计计算
6
年报财务指标连续三年虚假记载
(适用于2020年度及以后年度的虚假记载行为)
行政处罚决定载明公司披露的年度报告财务指标连续三年存在虚假记载,前述财务指标包括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净利润、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或者负债科目
7
连续两年虚假记载金额达到规定标准
(适用于2020年度至2024年度的虚假记载行为)
行政处罚决定载明公司披露的营业收入连续两年均存在虚假记载,虚假记载的营业收入金额合计达到5亿元以上,且超过该两年披露的年度营业收入合计金额的50%;或者公司披露的净利润连续两年均存在虚假记载,虚假记载的净利润金额合计达到5亿元以上,且超过该两年披露的年度净利润合计金额的50%;或者公司披露的利润总额连续两年均存在虚假记载,虚假记载的利润总额金额合计达到5亿元以上,且超过该两年披露的年度利润总额合计金额的50%;或者公司披露的资产负债表连续两年均存在虚假记载,资产负债表虚假记载金额合计达到5亿元以上,且超过该两年披露的年度期末净资产合计金额的50%。计算前述合计数时,相关财务数据为负值的,先取其绝对值后再合计计算。计算资产负债表资产和负债科目虚假记载金额合计数时,虚增和虚减金额合计计算
8
公司解散\清算
交易所根据公司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及社会影响等因素认定的其他严重损害证券市场秩序的情形
四、
结语